淘宝为“丑东西”办了场展览!绿头鱼头套、魔性羊毛毡成朝圣目标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展览/淘宝】在被精致滤镜与完美人设主宰的时代,“美”似乎逐渐变得千篇一律,年轻世代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丑”得别致、“核突”得有趣的设计。

淘宝自2020年起,每年举办“丑东西大赛”,广邀网民发掘并评选出年度最有创意、最破格的商品,活动迅速在内地社交媒体上爆红。今年这些“丑东西”终于走到线下,淘宝早前于杭州举办“丑时已到”艺术展,将历届超过百款入围的“丑界顶流”汇聚一堂,引发巨大回响。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海报)

“丑东西”的时代已经来临!

展览名为“丑时已到”,名字充满巧思,既指时辰中的“丑时”(凌晨一至三点),也寓意著属于“丑东西”的时代已经来临。展览期间每日吸引超过3000人参观,旋即成为今夏杭州最热门的打卡圣地之一。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展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丑时钟”装置,指针稳稳地停在“丑时”区间,周围环绕著第五届大赛的获奖作品《十二生肖灵性摆件》,每一只都以其独特的“歪瓜劣枣”形态示人,充满离经叛道的玩味。

从一夜爆红的绿头鱼头套,到被戏称为“出门带脑子证据”的脑花帽,这些曾经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商品,如今齐聚一堂,让忠实粉丝们得以“朝圣”。

“丑”是未被规训的生命力

+5

若以为这仅仅为了猎奇,那就大错特错了。本次展览由淘宝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的策展团队共同打造,旨在深入探讨“丑”背后未被规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展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例如,《标本柜》展区收集了150件由普通买家亲手制作的“魔性”羊毛毡作品。这些在传统技艺标准下堪称“失败”的作品,被郑重地封存在标本瓶中,展现了一种日常民间艺术。

另一个名为《考古台》的装置,其灵感源于一句网络评论:“一想到一千年后的人类考古会挖到这些东西,我就想笑”。策展团队煞有介事地模拟出一个未来考古现场,将这些“丑东西”作为珍贵“文物”进行复原和解读,以此反思当下的审美偏见,并赋予这些物品跨越时间的价值。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展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迷因画》将丑东西以达达主义的拼贴手法融入世界名画,形成荒诞有趣的视觉嫁接。

而《丑舞谱》用历届入围的“丑鞋”,勾勒出一支挣脱束缚的自由之舞;而《试衣镜》则在哈哈镜上展示网民在淘宝搜罗回来的丑衣服,有“双开门冰箱”西装、闺蜜比心连衣裙以及拔罐连衣裙等,让参观者一键换衣之余,也解构网红经济下的“完美身材”和“正确穿搭”。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展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展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淘宝上“丑东西”相关商品的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人民币,并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 许多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家,凭借其天马行空的“丑”设计,意外地杀出重围。

淘宝“丑时已到”艺术展展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丑时已到”展览主办方表示,其初衷正是希望“更多人能一起暂时放下美的规训,拥抱丑的自由”。展览目前已闭幕,不知日后会否在香港也能办一场“审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