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庙宇认识彩绘画,和历史故事《游香港庙宇听故事》|开卷乐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庙宇是人们的祈福之地,也是收藏着许多历史的宝地。现任中学中文科主任徐佩君所撰的《游香港庙宇听故事》,介绍了全港庙宇彩绘画装饰背后的历史故事。全书分成“章回小说故事”、“历史人物故事”、“宗教神话故事”和“文人逸事”四个主题,替不同庙宇“解画”。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透过庙宇认识彩绘画,和历史故事——徐佩君《游香港庙宇听故事》

庙宇里的彩绘画

说到香港的庙宇装饰,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想必是其歇山式的瓦顶、博古纹脊饰和依附在横梁额枋上的看梁石狮。事实上,香港庙宇里还有彩绘画、瓷砖画、陶塑、嵌瓷画等色彩斑斓的彩绘。这些装饰,与庙宇中供奉着的神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徐佩君指深水埗关帝庙(又因关羽获封号为“协天大帝”而称为协天宫)、筲箕湾张飞庙,皆供奉着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这类庙宇的彩绘,也理所当然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如深水埗关帝庙的“桃园结义图”、“关羽送嫂图”;张飞庙的“三英战吕布”彩绘瓷砖画。

天后庙的彩绘画(资料图片)

然而,在香港数量最多的天后庙 ,内里的的彩绘画,与其主神天后并没太大关联。徐佩君观察多年,发现只有茶果岭天后宫、香港仔天后古庙、乐富天后宫里的彩绘画与天后娘娘有关,其他天后庙的彩绘画主题则非常多元。当中比较特别的是,贝澳天后宫有“武松打虎图”;屯门后角天后古庙有“李白醉酒图”;塔门天后宫占地不少,画的却是“羲之笼鹅”:王羲之看着两只鹅举笔欲写,和天后可谓完全没有关联,非常有趣。

庙宇里的章回小说

书中收录了与六部经典章回小说有关的彩绘画,包括《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东游记》。而众多章回小说之中,《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的故事是香港庙宇彩绘画最常见的题材。徐佩君补充,《三国演义》故事深入民心,强调人物有忠有义,庙宇展示这些彩绘画,其中一个目的是向大众展示这些作为人的核心价值,以作宣传和教化。古人对文字的认识有限,故画作便是传递教化信息的好工具。不仅古代,现代香港学生的中国文化考察团,也经常到庙宇参观,身体力行体现和感受价值观教育。多年历史的庙宇彩绘画,其价值于现代也绝不容小觑。

庙宇里的神话故事

香港唯一一间以哪吒三太子为主神的庙宇,是位于深水埗的三太子宫。

说到《封神演义》,不得不提哪吒。香港唯一一间以哪吒三太子为主神的庙宇,是位于深水埗的三太子宫。《封神演义》是中国著名的章回小说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神话色彩。其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十三回〈大乙真人收石矶〉就提及魔童哪吒大闹东海,先后打死了东海巡海夜叉,更抽了龙王三太子敖丙的龙根,使其活活痛死。玉皇大帝非常愤怒,要哪吒一命赔一命,更下令其父母为儿子的过错偿命。哪吒听之,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愿意承担责任,也尽显孝道。太乙真人被哪吒的悔过之心感动,用莲花和荷叶为其重塑躯体。这些故事,除了三太子宫,在慈云山慈云阁、屯门青山寺护法殿,都能找到一些足迹。

庙宇里的历史人物

生动的彩绘画,仿佛将历史事件再次呈现于读者眼前。修读文学出身的徐佩君则指,当中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都非常值得大众认识,譬如西汉大臣苏武持节、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得土、宋代文豪苏东坡玩砚等等。书中收录多个记录在庙宇彩绘装饰上的故事,宣扬这些人物的美德。

庙宇保育的挑战

衙前围村的天后庙。(袁智仁摄)

庙宇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毋庸置疑,但随着岁月积累,庙宇保育也绝不容易。徐佩君指,庙宇烟熏处处,彩绘画容易被熏黑破坏。不少庙宇因为财力有限,无法修补庙内损坏了的彩绘画;然而即使有足够的财源,也无法保证彩绘画能百分百还原。修复彩绘画的工作,仍是一项大挑战。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一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