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状王》狂粉花3万看足60场:多刷才能看到不一样的细节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大状王》被誉为“香港音乐剧天花板”,自公演以来场场爆满,不仅吸引了本地观众,更令不少内地剧迷为之疯狂,甘愿为“一刷再刷”这套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而奔走于不同城市。来自东北辽宁、现于北京从事律师工作的90后观众思文(李思文),正是当中最狂热的一员。

来自东北辽宁、现于北京从事律师工作的90后观众思文已看超过60场《大状王》(摄:梁嘉欣)

自2022年于网上初遇《大状王》,她便一见倾心。后来她追随剧组走遍上海、北京,如今更驻扎香港,看全本轮30场演出。连同过往场次,她已看超过60场,总花费接近三万人民币,却直言“太超值了”。我们与这位“头号粉丝”聊了一下,探寻这部神剧让她“场场必到”的魔力所在。

资深粉丝研究式观剧

采访当日,思文甫坐下,便小心翼翼地从背包中取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她珍藏的数十张门票票根与各式“应援物”。从上海、北京的实体票,到香港的纪念票,再到粉丝自制的角色立牌、透卡、插画……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是一段她与《大状王》的故事。

思文坦言,她并非单纯“看戏”,而是带著近乎研究的心态去欣赏。她会刻意选择不同区域的座位,以求获得最全面的体验。“如果坐得比较近,我会更多地去看演员的表演,包括他们的表情。”她解释道,“坐得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看清那些非主角的配角。你会发现每一个角色,哪怕在灯光昏暗的角落,他都活在自己的逻辑里,有著非常完整的人物小传。”

《大状王》剧照(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但坐在后排、坐在山顶,你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思文的语气兴奋起来,“你可以看到整个舞台的调动、灯光的布局,例如舞台上水波纹的灯效,还有方唐镜踏上状师之路时,舞台上迷宫一样的灯带是如何逐一亮起的,这些效果你在前排是根本看不著的。” 她总结道:“所以如果你要多刷,左边、右边、上边、下边,你都得要看,才能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每一场都独一无二

对思文而言,“刷剧”最大的乐趣,在于观察演员在每一场演出中给出的“不同答案”。 她认为《大状王》的演员们并非机械式地重复表演,而是在角色框架内不断探索和即时创造(现挂)。“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大状王》。我看别的剧可能只是为了追某一个演员,但《大状王》不同,它的每一个演员都在用心讲自己的故事。”

《大状王》剧照(图片由西九文化区提供)

她对许多场次的细微变化如数家珍:“比如在北京7月17号那场,刘守正(Bobby)给出了一个非常脆弱的版本,情绪很低落,你会为他当天的状态感到担心,这让‘牺牲’的命题显得格外不同。” “还有7月19日下午,丁彤欣(丁丁)唱《雪地寒山》时,声音第一次出现了哭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大状王》剧照(图片由西九文化区提供)

谈及A、B两组卡士的方唐镜,她更是有独到见解:“刘守正的方唐镜像一个经验老到的‘大合伙人’,沉稳从容,他最后的牺牲是从容赴死。但梁仲恒(阿炳)的方唐镜非常俏皮,他的牺牲是基于‘我非常怕死,但我决定去死’的内心挣扎。当我第一次发现他们在终审一幕的处理不一样时,我心里只有一句话:‘天哪,好不一样,好惊喜!’”

粉丝自制应援物

思文向我们展示了“秀秀打小人”的旋转摆件(摄:梁嘉欣)

《大状王》的魅力也催生了极具创意的粉丝社群文化。思文向我们展示了她最爱的几件粉丝应援物,其设计之巧思,令人赞叹。其中最瞩目的是一个“秀秀打小人”的旋转摆件,秀秀的手部可以转动,营造出“无影手”的打小人效果。 “我觉得这是这几年来最天才的一个物料!”她爱不释手地说。

此外,还有根据剧情设计的双面立牌、可以“带著阿细去任何地方”打卡的透卡等。 这些并非官方商品,全由粉丝出于热爱而自发设计、制作和派发,形成了一个紧密而充满才情的社群。

思文坦言,她会与上海、北京的同好在小群组里彻夜“盘剧情、盘细节”,“我们最夸张的一次,是大半夜不睡觉,在盘算何淡如(角色名)到底在哪里出家。” 这种互动与交流,无疑让观剧体验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先不要将其纳入“中国音乐剧”

《大状王》剧照(图片由西九文化区提供)

思文笑言,自己从小深受香港流行文化影响,因此对粤语并不陌生。 为了能更好地欣赏《大状王》,她更花了近一年时间断断续续地学习粤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外界给予《大状王》“中国音乐剧天花板”的称号时,思文的回答显得相当谨慎。

“在讨论这个称号前,我觉得首先要基于一个认可:这是一部由香港全部本地班底做出来的作品。我个人不太喜欢那么著急地,把它纳入到‘中国音乐剧’这个评价体系里来。” 在她看来,首先肯定其“香港原创”的本土属性,是对创作团队最基本的尊重。

《大状王》剧照(图片由西九文化区提供)

在她眼中,《大状王》的成功,源于整个团队多年的沉淀与打磨。“它的质感,呈现出来的效果,给观众的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 她认为,香港场有现场乐队伴奏,效果更为震撼,是无可替代的体验。“680港币,看这样一个有现场乐队、有如此班底呈现的制作,简直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