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0939)基本面稳健遇资金回流 目标价9.1元|彭伟新
按资产规模计算,建设银行是内地第二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持股约57%。作为全国性银行,其核心业务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包括企业融资、个人银行、资金结算及资产管理,服务对象涵盖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客户。截至2024年底,集团曾服务超过1,168万家企业客户及7.71亿个人客户,全球分支机构逾1.47万个,业务遍及31个国家/地区。集团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及投资收益。以2024年计算,净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约70-75%,非利息收入(如手续费)占25-30%。而集团的亮点在于其稳健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比率达到14.4%,显示出强劲的资本基础,集团受惠信贷增长及个人消费贷款的上升,特别是内地房地产市场开始回稳,在住房贷款和基建贷款方面的增长,将会继续支持集团的整体收益。
集团季度盈利同比增长为4.2%,利润率为55.86%,而过去12个月的营运毛利率则为66.53%,另外,过去12个月的资产回报率为0.78%,而过去12个月的股本回报率为9.65%。以现价计,相等于过去 12 个月的追踪市盈率约 5.2 倍,市场给予集团的预测市盈率为 5.2 倍,较追踪市盈率为高。而市场预期截至2025年年底计,建设银行的净利润预计将达到3,282亿元人民币,年增长0.6%,增长幅度仍然有限。而预计的股本回报率将下滑至9.9%,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挑战。
建设银行 (939.HK) 于2025年11月3日以 7.94 港元收市,全日上升 0.24 港元或 3.12%。集团过去5年的平均Beta值为 0.38,系统性风险低于大市。52周最高位曾见 8.56 港元,而最低位则曾见 5.8港元,以现价 7.94 港元计,建设银行的股价较 50 天线高出 4.2%,另外,现价亦较 200 天线高出 9.56%,反映出整体股价虽然在近日大幅反弹,不过,技术走势上未有出现偏高,估值并未有过份上升。建设银行自今年6月4日至今年11月3日期间,股价录得9.97%的升幅,该期间共录得73.94 亿港元的资金流入,当中大户占其中的77.14 亿港元,而散户则占当中的-3.25 亿港元 (见图1)。大户对散户资金流比率为 23.7 比 -1,同期大户投资者的坐货比率最高曾升上11.95%;而最低曾经跌至-6.14%,至于11月3日当日则为2.59%,反映大户坐货比率得到改善,股价有望继续向好。市场现时共有14位分析师对建设银行有进行调研,所给予的目标范围为6.00港元至12.00港元,而平均值为9.09港元,较现价7.92港元有 14.7% 的上行空间。
建设银行股价自今年4月于5.79港元见底后展开反弹,并成功重上20天线。股价一路上升,于7月攀至8.56港元的阶段高位后回落调整。虽然其间一度跌穿整个升浪38.2%的回调水平,但在多次于7.20港元附近徘徊未能守稳后,股价于10月中再次回升,并重新升越20天线阻力,显示反弹动能仍在。若以市场目标价9.10港元为反弹目标,潜在升幅约为17%。建议投资者可考虑于7.90港元水平吸纳,上望9.10港元;只要股价维持在20天线上方,持仓可继续保持。
本人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财经专栏】资金流事务所.彭伟新
资深证券分析师,证券研究经验超过20年。除了熟习基本分析方法外,对技术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术分析节目中担任主持,曾主讲多个不同范畴的技术分析研讨会及课程,近年更钻研以资金流向作为分析股市的方法,并藉不同媒体频道与投资者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