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增与市场信心:贝壳(2423)亮点助股价返保历加通道顶|彭伟新

撰文: 彭伟新
出版:更新:

贝壳-W(2423)是内地最大的综合线上及线下房地产交易服务平台,主要业务包括旧屋及新屋销售、租赁服务以及家居装修等。旧屋销售的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约30%,新屋销售的佣金收入则占33%,另外,家居装修及租赁业务则在近年显著增长,占比达到约20%。集团过去5年从亏损转盈,2024年收入935亿元(增长20.2%),盈利率7.71%;现金流正向,负债权益比0.86显示健全。风险因素包括政策变动及经济放缓,可能压缩GTV 10%;但在AI的协助下,有助增加配对的成功率,加上服务多元化亦为市道疲弱提供缓冲。

由于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2024年的“止跌回稳”基调,但复苏步伐缓慢。新房销售降幅扩大,二手房(存量房)市场受益于“以价换量”策略及政策松绑,成交量稍作回升,而核心城市价格趋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包括降首付、降利率及地方取消限购等措施,带动四季度市场信心回升。然而,供给端土地成交缩量及资金压力导致投资和新开工下降,预计全年市场分化加剧:一二线城市复苏较快,三四线城市压力持续。对集团属利好支持,尤其是集团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一、二线城市,占总收入约60%,而三、四线城市的占比为40%,因此,整体情况仍然会有助集团的收入来源。

集团的利润率为3.78%,而过去12个月的营运毛利率则为4.18%,另外,过去12个月的资产回报率为1.79%,而过去12个月的股本回报率为5.6%。至于贝壳上个交易日以 43.56 港元收市,全日上升 1.26 港元或 2.97%。集团过去5年的平均Beta值为 -0.64,系统性风险远低于大市。52周最高位曾见 69.65 港元,而最低位则曾见 40.66港元,以现价 43.56 港元计,贝壳的股价较 50 天线低 9.99%,另外,现价亦较 200 天线低 15.73%,暂时反映出整体走势未有过份偏高。

以现价计,相等于过去 12 个月的追踪市盈率约 40.9 倍,市场给予集团的预测市盈率为 17.8 倍,较追踪市盈率为低。主要是市场预期集团未来年的市盈率增长率达到0.79倍,而市账率则为 2.31 倍。现价计算,集团的股价对营收比率为 1.54 倍,企业价值对收入为 1.32 倍,另外,企业价值对除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 20.88 倍。集团季度盈利同比增长为-31.2%,利润率为3.78%,另外,过去12个月的资产回报率为1.79%,而过去12个月的股本回报率为5.6%。

市场预期贝壳2025年全年的收入可以继续上升,预期可以同比上升6.3%见1,057港元,至于2026年则可以进一步上升至1,176亿港元,同比上升11.3%。至于2025年每股盈利可以达到1.95港元,同比回落9.8%。

贝壳自今年6月10日至今年11月11日期间,股价录得15.81%的跌幅,该期间共录得86.48 亿港元的资金流入,当中大户占其中的73.38 亿港元,而散户则占当中的13.12 亿港元,而大户对散户资金流比率为 5.6 比 1 (见图1),同期大户投资者的坐货比率最高曾升上28.69%,而最低曾经跌至4.3%后,便开始由低位反弹,至于11月11日当日则已升返12.23%,反映出整体大户资金动力正在改善当中,有助股价作出进一步的反弹。。

贝壳 – W (2423)于今年6月10日至11月11日期间的资金流状况。(图1)

贝壳由2025年1月低位43.40港元开始进入升浪,曾于3月升上69.65港元见全年高位后由顶部回落,其后由4月至10月进入长达7个月的大型横行走势,股价反复于45.50港元至53.00港元区间横盘整固,期间多次测试横行走势的底部企稳。虽然股价在10月30日一度失守底部支持,并急跌返40.66港元,另外9天RSI同步跌穿30超卖区水平,走势显著转弱。不过,股价在过去两日企稳后明显反弹,连续两枝大阳缌下重返41港元上方,更带动9日RSI返回30以上水平,短线转强讯号明显。在近日反弹中成交额亦见回升,只要股价一旦成功站稳在43.00港元,有望带动股价重返之前的横行走势中。投资者可以在43.00港元水平买入,先行上望保历加通道顶部50港元位置,只要守住40港元心理水平,可以继续博股价反弹。

本人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财经专栏】资金流事务所.彭伟新

资深证券分析师,证券研究经验超过20年。除了熟习基本分析方法外,对技术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术分析节目中担任主持,曾主讲多个不同范畴的技术分析研讨会及课程,近年更钻研以资金流向作为分析股市的方法,并藉不同媒体频道与投资者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