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是时候重温香港民主发展白皮书了
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正在有序进行,这不仅是选举制度完善后的又一次实践,更是“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具体落地。在此关键时刻,重温《“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有助于全面理解香港民主的历程、现状与方向,并进一步肯定新选举制度的制度效能与社会价值。
白皮书的时间节点亦具象征意义。2021年首场新制度下的立法会选举结束翌日,白皮书即发表,显示中央对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与制度自信。与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相比,2021年白皮书更聚焦民主发展,从制度设计者的角度明确民主目标与路径。
香港民主不是港英遗产
白皮书开宗明义指出,香港的民主并非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而是在回归后才真正展开。港英时期的政制安排排斥港人参与,官派议席、殖民管治是其核心特征。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非殖民者恩赐的有限参与。
回归后,中央根据《基本法》设计了香港的民主制度,确立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宪制框架,并明确提出“最终达至普选”的方向。这一制度安排不仅保障了香港的高度自治,也为民主发展提供了宪法性保障。白皮书强调,中央是香港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创立者、维护者与推进者,这一论述对于正本清源、澄清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重温白皮书,有助于社会认清香港民主的根源与逻辑,摆脱对西式民主的盲从,理解“一国两制”下的特色民主发展路径。
选举改制在于重塑文化
白皮书旨在说明新选举制度的设计原意与制度目标。2021年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核心在于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重塑选举文化,重建议会功能。新制度强调四大特征: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
过去的选举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导致议会政治化、对抗化,拉布、谩骂、否决成为常态,严重干扰政府施政与社会发展。新制度则有效遏止乱象,令选举回归理性、良性、干净的竞争,聚焦民生与发展。
白皮书指出,中央对香港民主发展的支持从未动摇,尽管政改两次受挫,但制度完善的努力始终持续。这种制度自信与政治定力,是香港民主稳步前行的最大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批评新制度的声音,往往基于西式民主的理解框架,将党派恶斗视为民主常态。然而,白皮书明确指出,高质量民主不应是互相攻讦、抹黑泼污,而应是理性协商、良性竞争、民生导向。香港民主的发展路径,应立足本地实际,而非照搬他国模式。
结合实际探索优质民主
白皮书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的成功举行提供了制度指引与价值引导。白皮书不仅回顾历史,更展望未来,描绘出香港民主发展的蓝图。白皮书提醒社会,民主不能简化为选举,选举不能简化为直接选举,民主进步不能简化为增加直选议席。真正的民主,是制度设计、社会参与、选民素质、议会功能的综合体现。香港需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民主模式,打破对西式选举的迷思。
所谓“优质民主”,并非仅以选举形式论民主,而是强调民主的功能性与结果导向。它要求民意代表具备专业能力与公共责任感,能够在议会中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协助政府推动良政善治。本届选举中,候选人普遍年轻化、知识化,政纲聚焦民生、创科、教育等议题,竞争氛围理性良性,展现出民主文化的新常态。此外,青年参政意愿提升,首投族踊跃登记,反映出新制度激发了社会对民主的信心与参与感。这种民主教育的深化,正是白皮书所强调的“民主自信”的体现。
在新选举制度下,中央设计制度框架,特区政府全力落实,各界积极参与,而选民的一票,就是民主拼图的最后一块。这一论述不仅强调选民的责任,也突显民主的集体建构性。
香港民主的发展,是一场制度工程,而非一场选举秀。白皮书的重温,不仅是历史回顾,更是制度反思与路径再确认。白皮书提醒我们,民主的本质是为民谋福祉,是制度有效运作,是社会稳定繁荣。在第八届立法会选举之际,市民应珍惜手中选票,积极参与投票,选出德才兼备、爱国爱港的议员,共同推动香港民主向高质量发展。民主不是终点,而是手段;唯有在“一国两制”的坚实保障下,香港才能实现稳定繁荣,民主制度才能行稳致远。
在国家推进“十五五”规划、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香港的民主制度亦需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立法会作为政策制定与监督机构,应成为集民智、汇动能的平台,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大局。市民应珍惜手中选票,积极参与12月7日的投票,选出德才兼备、爱国爱港的立法会议员,共同推动香港民主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