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臻善|启动生命‧燃亮自己‧照亮别人
文: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萧谦伟副校长
踏入九月下旬,学校各项活动已排得满满。天公不造美,遇上强烈热带风暴“米娜”来袭,再有超强台风“桦加沙”直奔本港。眼见全港学校停课,校园节目被迫取消,只好叹句“天气不似预期”。面对自然灾害破坏力之巨大,生命显得份外渺小和脆弱。
天气不似预期,生命又何尝不是呢?记得两年前“超凡学生”的提名期,当时有同工向我推荐就读中四级的俊熙参选。印象中,小六升中一的俊熙,性格冲动,粗枝大叶,我行我素,可谓“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年幼时的俊熙,见一日,过一日,思绪飘忽,好比天气,阴晴不定,生命也没甚么方向。
“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想到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提出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正是通过教育与生活结合,让学校、家庭或社会中的生活实践成为教育的过程。问题是,如何启动这个生命培育工程呢?我尝试联络俊熙的家长,推荐孩子参加校外的定格动画制作班和电绘图像插画班,更让俊熙给师生和家长分享学习成果。同时,鼓励他参与燕京社会服务团的社区义务工作,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短短两三年间,俊熙不仅身量成长了,智慧和灵性也渐见成长。现在,他已获晋升为学校图书馆管理员队长、社会服务团团长和领袖生副队长。
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是一个奇迹,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俊熙的成长故事让他获得“生命教育基金会”评选为2024年度“超凡学生”。评审们尤其欣赏他拥有坦诚、承担、谦和、谦卑、诚实、为人正直和懂得感恩等生命素质。如今,俊熙已升读中六,他正朝著自己的职志奋斗。未来,期望可以成为一位救护员,帮助有需要的人,回馈社会。
寻找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完美地避开人生中所有关卡,而在于抱著正向的心态,全情投入地体验闯关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与领悟,让我们见证生命的蜕变和丰盛。
师徒对谈 薪火相传
她是一位中六女生,名叫清琳,荣获2025年度“超凡学生”嘉许。今年九月升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基金会评审对清琳的评价甚高,尤其欣赏她内里有著的细腻、尊重、坚持、自律、勤奋、负责任、不轻易放弃、刻苦且具行动力的生命特质,以致能盛载生命的丰盛。
回想一年前的这个时候,预约清琳进行“超凡学生”初选面谈。方坐下来,我先请她讲一遍自己的成长故事。她竟然一口气就说完了,内容大致跟我认识的她没有两样。我禁不住问道:“清琳,老师知道妳是优异生,拿过不少杰出学生奖项,难道妳的人生就是这样顺遂吗?”这一问,她一下子愣住了。只想努力学习,将勤补拙。盼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位老师,回归母校指导学弟学妹,让家人有安稳的生活。”清琳凝重地说。我答说:“想当年,我又何尝不是个普通的男孩,一家七口在一个120尺的斗室中生活。我曾跟母亲说过,将来会给她一个安乐窝。当年立志做一个好老师,今天我也做到了。我相信清琳会跟我一样考进中大,将来回归母校成为一个‘超凡老师’﹗”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爱尔兰诗人叶慈这样说过。火是一种燃烧的现象,当中更包含著火焰(最明亮、最热的部分)。我们不应吝啬生命的燃料,为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火炬手,点燃他们内在的火种,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热情与天赋,让他们自身产生光和热,启动生命,散发出火焰来。当他们燃亮自己,同时也会照亮别人。
作者: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萧谦伟副校长
萧谦伟副校长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为资深中学中国语文老师暨人文学科老师,具备丰富的学生辅导工作经验和学校行政管理经验,亦为现届课程发展议会功能委员会委员,曾荣获“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种族多元共融伙伴老师”及“超凡老师”等嘉许。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简介: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成立超过半个世纪,致力提升教育专业发展,组织不同活动供会员学校参与,并就各种教育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成为业界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秉持专业精神,追求卓越,致力发展学生的天赋,为香港优质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