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臻善|Bug与Debugging让共融与韧性在多元族裔教育中并肩成长

撰文: 津贴中学议会
出版:更新:

文:伯特利中学校长、香港才能教育基金会长梅志文
在日益多元的社会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编程教育正提供一个促进种族共融和培养成长型心态的绝佳机会。编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Bug,此时程式设计师便需进行Debugging:排错并修复程式码。Debugging 不仅是修复错误的程式码,更默默消除了不同族裔学生之间的隔阂。

共通言语 跨越隔阂

编程言语为共通语言,有助跨越隔阂。(作者提供)

编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能透过共通的编码语言和视觉化的过程促进沟通。正如拼图游戏,大家组合在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标努力。无论参与者的背景如何,每一块拼图都遵循相同的规则,需要吻合边缘和连续的图案。当出现不合理之处时,学生们不需要复杂的语法概念就能解释问题。在共同目标和共通语言的基础上,个人因素如种族得以淡化,成功达到去个人化的效果。学生们不再拘泥于性别、宗教和文化,而能专注于目标一致地完成专案,获得平等了解彼此的机会,进而建立情感连结。

多元族裔教育重视相互专重及沟通。(作者提供)

拥抱错误 - 从Debugging培养成长型心态

除了促进共融,编程亦能让学生从中培养成长型错误文化。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个程式也需历经多个版本和不断改进的程式码。与传统学习不同,编程并非以单一考试来定夺成败,更像是一场远足。即使程式码存在Bug,程式依然可以运行。学生们能明白,错误并非失败,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且必须共同面对。重要的是Debugging的过程。

在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不同族裔学生均投入校园生活。(作者提供)

Debugging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排解出错的程式码。学生们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明白人无完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失误与学习的空间是可以被理解的,从而增加韧性和耐性。

此外,Debugging亦相当讲求团队合作。大型软体或程式码往往涉及复杂的细节,且程式设计师容易产生盲点。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可能拥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能以客观视角和不同角度切入,有助于找出Bug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建立在尊重和支持的氛围中,使他们在共同面对挑战时消除隔阂,并培养更强的同理心。

如同电影中由0和1组成的世界,无论是网页还是游戏,都由相同的二进制代码构成。尽管人类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但我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真正的隔阂。编程语言作为一种普世的共通语言,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正是基于这些独特的优势,编程教育应成为多元族裔教育的核心。

运动是另一个多元族裔教育发展的舞台。(作者提供)
伯特利中学获平等机会委员会种族友善校园嘉许计划嘉许。(作者提供)
伯特利中学校长、香港才能教育基金会长梅志文。(作者提供)

作者:伯特利中学校长、香港才能教育基金会长梅志文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简介: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成立超过半个世纪,致力提升教育专业发展,组织不同活动供会员学校参与,并就各种教育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成为业界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秉持专业精神,追求卓越,致力发展学生的天赋,为香港优质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