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梁结中学信仰营造关爱校园 师生同行传递爱、服务学习领悟感恩
帮助学生减压、营造快乐校园是近年教育界的关注事项,但要让“关爱”从口号转化成措施并不容易。位于大埔广福邨的中华基督教会冯梁结纪念中学以让学生感到爱及安全感为起点,使学生觉得学校是一处可以勇于表达自己、实践梦想的地方,即使面对压力时一众教师也会与自己同行,以至是从信仰找到人生动力。
黄慧珊校长认为,要使学生感受到爱,就要聆听他们的声音,所以学校透过师生闲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举办多项学生真正想参加的活动,同时教师团队经常陪伴学生左右,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老师的角色并不限于课堂上教授知识,而是一直陪伴同行。
教师与学生同行 入大学率倍增
中华基督教会冯梁结纪念中学由上学年起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加入了多项活动,包括地壶、板球、旋风球、健球、射击、躲避盘等。
黄校长直言,学校不能举办“老师认为学生喜欢的活动”,而是要举办“学生真正想参加的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引入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亦感受到学校会聆听自己的声音。学校更鼓励教师参加学生活动,成为学生的队友,拉近师生关系,亦令活动气氛变更炽热。
活动以外,学生课余在校内图书馆温书时,同样看到教师的身影,“老师真系坐咗喺个学生侧边,陪佢温书”,既为学生即时解决学习疑难,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只出现在课室,而是随时可以找到的伙伴。黄校长特别提到,学校最近一年入大学率倍增,认为成果与学校营造的同行氛围有关。
另外,学校亦成立了学生支援小组,整合训导、辅导、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的工作,不但主动留意学生的情绪,亦曾收到学生向教师或社工反映,个别同学或需学校支援。黄校长认为,学生会主动求助,从侧面证实学生认为学校是一个安全而可以信赖的地方。
旧生回校任宣教士 与学生弹结他唱歌
冯梁结纪念中学是一所基督教学校,而且堂校合一,办学团体中华基督教会属下的广福堂正正设置于校舍之内,合作推行校牧事工计划。朱文倩副校长提到,计划特色之一是广福堂有很多冯梁结中学的旧生,其校友的身份不但更了解师弟妹的需要,亦可以更好地拉近距离,以支援学生。
现时广福堂其中一位宣教士是冯梁结中学旧生,早前于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硕士毕业,现时廿七、八岁左右,不时都会在校内弹结他为学生带来放松心情的圣诗,既是学生的师兄,也是学生的榜样,带来激励的效果。她又提到,有不少学生在堂校合一的感染下,立志成为牧师或宣教士,以至是回校传承。
感受“爱与被爱” 服务学习学懂付出与感恩
学生在校园内不但被爱,亦学懂爱别人,在信仰的支持下乐于参加社会服务。学校推行服务学习,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更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学习。
黄校长举例,学校上学年安排学生为罕见病天使综合症患者家庭举行慈善话剧表演,学生事前要先认识病症、花时间理解剧本及彩排,最后才能公开发售门票及公演。她坦言表演筹募到的款项不多,但最重要的是受助家庭大为感动,学生亦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及满足感。
黄校长又提到,学校近年都会安排学生到内地偏远山区义教,学生抵达当地之后,要面对远较香港差的生活环境,例如要忍受猪粪味、没有热水洗澡、睡硬板床等,让学生体会到在香港的生活条件并非必然,需要感恩。她笑言,曾以为内地义教团只能举办一次,因为担心经历会吓怕学生,以后不会再有人报名参加,但活动最终获得学生好评,持续举行。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是出自圣经的格言,意即要服务他人,而非受人服务。冯梁结中学以爱及信仰关爱学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亦是学校最希望学生能够建立的基督精神 — “谦卑、顺服、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