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垄断打破 中国“打造”第四极? | 点经
日前,历经28年漫长拉锯的西芒杜铁矿项目正式投产。对于全球铁矿格局,尤其是对依赖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的中国,这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信号——西芒杜,终于动了。投产启动仪式在几内亚马瑞巴亚港举行,几内亚总统马马迪·敦布亚与西芒杜项目合作伙伴赢联盟、中国宝武、中铝集团以及力拓集团共同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也作为习近平特别代表出席了西芒杜铁矿项目投产仪式。
西芒杜铁矿(Simandou)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共和国东南部的凯鲁阿内省,是全球质量最优、规模最大的矿山项目之一。根据宝武公布的最新数据,西芒杜铁矿已探明储量44亿吨,平均全铁品位65%以上,矿体集中、埋藏浅、易开采,属于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建成后总产能可达1.2亿吨/年。
除了矿山以外,项目还包括一条横贯几内亚全国、从马瑞巴亚港到西芒杜矿山的铁路(马西铁路),主线铁路长552公里,支线铁路长74公里,具备每年2.2亿吨的运输能力;由多方共同建设的马瑞巴亚港,设计矿石年吞吐量超过1.2亿吨。
这是全球最大的绿地铁矿项目,也是非洲有史以来最大的矿业投资项目之一,投资总额达230亿美元。鉴于中国企业深度参与西芒杜铁矿项目的建设,并为项目提供了大量投资。外界普遍预计,西芒杜铁矿开采的大部分铁矿石将运往中国。美国彭博社等外媒指出,西芒杜铁矿项目展现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让世界意识到中国正在引领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
西芒杜铁矿堪称开发过程最曲折的国际矿业项目之一。1997年西芒杜矿床的地质价值首次引起国际关注。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获得了几内亚政府颁发的勘探许可,随即投入5亿美金进行地质勘查,并在2002年确认西芒杜铁矿南北矿带长度达到惊人的110公里,矿石品位高、杂质少、开采条件良好,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未开发铁矿带”。力拓最初的计划将西芒杜打造成“非洲皮尔巴拉”。
几内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仅铁路与港口投资估算就超过200亿美元,开发成本成为最大障碍。力拓的评估结论是:“地质资源世界级,开发条件地狱级。”而后,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西芒杜陷入停滞状态。
2008年,几内亚军政府以“开发不力”为由,收回力拓北部1、2号区块矿权,转授给以色列钻石大亨贝尼·斯坦梅茨(Beny Steinmetz)的BSGR公司,后者随即以25亿美元的价格将矿权转售给巴西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从而引发了国际仲裁风暴。2014年,BSGR因行贿丑闻失去矿权,2016年力拓宣布搁置项目,西芒杜一度陷入无人主持的困境。
此后,力拓试图引入中铝集团作为Simfer公司的共同投资方一同开发西芒杜南部3、4号区块,经过多轮谈判,到2018年,西芒杜南部区块形成了力拓占有45%股权,中铝集团旗下的中铝铁矿(中铝铁矿是由中铝集团牵头的联合体,中铝集团占股75%、中国宝武占股20%、中国铁建占股2.5%和中国港湾占股2.5%)占有40%股权,几内亚政府占有15%股权的格局。
2019年,几内亚政府对北部启动国际公开招标,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旗下的中国宏桥集团、新加坡韦立国际、烟台港集团、和几内亚联合矿业供应集团四家企业组建的“赢联盟” (WCS)拿下了北部1、2号区块矿权,成为西芒杜铁矿开发的转机。2020年赢联盟与几内亚政府签署协议,几内亚政府占西芒杜北部区块15%的股份,赢联盟占85%的股份。西芒杜铁矿才正式进入开发阶段。
2022年9月,中国宝武宣布介入西芒杜铁矿北部区块,开始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同年12月,中国宝武、赢联盟、Simfer和几内亚政府共同签署《西芒杜基础设施项目条款清单》,围绕西芒杜铁矿整体开发所需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开发达成了合作共识。2024年6月,中国宝武与赢联盟完成股权交割,获得了赢联盟49%的股份,西芒杜北部区块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也就是,北部(1、2区块)矿权由赢联盟(WCS)主导,韦立国际集团(中)持股约42.5%,中国宏桥集团持股(中)约42.5%,几内亚政府(几)持股15%。南部(3、4区块)矿权由SimferS.A.主导,力拓集团(澳)持股45.05%,中国铝业集团(中)持股约36.55%,几内亚政府(几)持股15%。
特别需要一说的是,正如力拓对西芒杜的评估结论是:“地质资源世界级,开发条件地狱级”,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铁路与港口。根据公开资料,CTG是负责西芒杜铁矿石运输基础设施的公司,全称“Trans-Guinéen铁路(马西铁路)及港口公司,股权结构:CTG中,SimFerS.A.(力拓-中铝南部矿区合作体)与WinningConsortium西芒杜(赢联盟/中资北部矿区合作体)各持约42.5%,几内亚政府持约15%。南北矿区中资持股换算后相加远超50%,显然铁路及港口控制权也在中资手中。
从1997年力拓的第一批钻探,到2025年10月20日,第一列满载矿石的重载列车沿着西马铁路从几内亚东南部的西芒杜矿区缓缓驶出,西芒杜铁矿走过了近三十年。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关于资源、资本与政治的现代史。西芒杜不仅是几内亚的国家工程,更是中国在全球资源治理体系中的一次战略布局。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与巴西淡水河谷三大巨头掌控着全球70%以上的海运铁矿石供应,并凭借高品位、低成本优势主导定价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法国航运数据服务商AXSMarine的数据显示,中国占到全球海运铁矿收货量的74%,却长期处于被动接受价格的地位。中企深度参与的西芒杜铁矿拥有每年1.2亿吨的巨大产能,足以使其成为与现有铁矿石供应抗衡的“第四极”,打破原有的供应垄断,增强买方的话语权。
中国资本主导西芒杜铁矿的意义不止在资源层面。它代表着中国企业从“资源买家”转向“资源体系建设者”的转型。过去,中国在全球铁矿供应链中长期受制于价格波动与运输风险。西芒杜的投产,将在三个方面改变格局。首先是供应多元化:每年预计可稳定供应约6000万吨高品位铁矿石,约占中国进口量的10%。其次,价格谈判力增强:有助于削弱澳大利亚、巴西的垄断话语权。另外就是产业链延伸:西芒杜项目带动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勘查、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全链条输出。
西芒杜的投产,意味着中国在全球铁矿石版图上终于拥有了新的主动权。这不仅是资源的再分配,更是话语权的再平衡。当中国企业以股权、技术和建设能力深度介入上游资源,当矿山、铁路、港口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供应体系,中国第一次真正掌握了一条从矿石到钢铁的“命运通道”。这条通道,打破了“买方被动、卖方垄断”的旧格局。
但西芒杜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彭博社分析称,西芒杜铁矿也展现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非洲风险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塔拉·奥康纳表示:“西芒杜让世界意识到,中国正在深度参与非洲事务,而且规模很大。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关税战的当下,这个项目尤为重要,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
它更是一场全球合作模式的变革——从“资源换贷款”到“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从单向投资到制度共治、标准共建,西芒杜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另一种表达:不是掠夺,而是共赢;不是殖民,而是共建;不是夺取,而是造福。西方对非洲矿产的开发以金融资本运作为核心,具有强投机性和短期逐利性,价格上涨时资本进入拿矿权,周期结束后迅速退场,不关注当地长期发展,也不愿投入高成本基建。
与之相比,中国模式以 “发展合作” 为核心,具有长期性和务实性,以获取实物资源和推动当地发展为目标,愿意投入基建等长期资产,注重与当地政府、社区的关系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优于西方标准。
中国投资西芒杜具有强示范效应,这里有很多的标签——资源、不发达国家、非洲、一带一路……从结果看,最重要的是中国模式体现处的开放包容特征,不排斥西方企业,践行 “命运共同体” 理念,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新模板。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全新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