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预制菜风波后”自杀式自救?西贝迎来了闭店潮
“冰火两重天”形容现在的西贝,恐怕再合适不过。根据媒体报道,在经历了“预制菜风波”后,一些西贝门店前再次排起了长队,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西贝出现“座无虚席、门庭若市”的热闹场面。
但与此同时,西贝闭店的消息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比如刚刚进入11月,位于深圳的西丽万科云城西贝店就贴出了“闭店通知”。
有意思的是,面对西贝的闭店,有网友痛心疾首表示,“我的牛马五折饭没了”。这是否意味著,西贝的一系列自救措施,终究是一场空呢?
西贝陷入“闭店潮”
“走,吃西贝去!”这话搁两年前,堪称中产家庭的“吃饭暗号”。那时的西贝莜面村,门头红得扎眼,店里飘著羊肉香,家长们奔著“儿童餐安全”甘愿排队半小时。而服务员穿著蓝布衫端著手搓莜面,嘴里念叨“草原直供现杀羊”,把“西北烟火气”说得比烤羊排还香。
可现在再逛商场,你可能会发现,曾经热闹的西贝门店,悄悄贴出了“闭店通知”,甚至文案都相当摆烂,像极了打了败仗的士兵,溃不成军。
汕头的万象城店,先是说“设备检修暂停营业”,结果第二天就搬空了后厨,只剩墙角没撕干净的“儿童餐专区”贴纸。
还有呼和浩特,一口气关了3家店,官方只说“规划调整”,可员工私下爆料“每月亏十几万,撑不下去了”。说实话,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整个餐饮行业都举步维艰,勉强支撑。
我们可以认为罗永浩的声讨是西贝陷入“闭店潮”的直接原因,但把西贝一些门店推入绝境的,可能是越滚越大的危机雪球。
比如预制菜风波后出现的“储值卡大战”。要知道,西贝手里攥著800万用户的20亿储值金,这笔“无息贷款”简直是它的现金流王牌。可预制菜争议一出,消费者集体慌了神,纷纷冲到店里“兑卡续命”。
更气人的是,西贝发100元无门槛券救场,结果被黄牛批量抢走转卖,真正想吃的消费者还得花钱买券,网友骂“连优惠券都要割韭菜”。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西贝还号称“全国370家店,年接待3766万人”,可到2025年10月,一线城市门店大多“空空如也,最多一两桌客人”。
业内人士算了笔账,西贝单店日均得接待280人才不亏,现在很多门店连零头都凑不齐。再叠加上餐饮行业的“大逃杀”,2023全年倒闭354万家门店,倒闭率高达51%,西贝这波闭店,更像“雪崩时的最后一片雪花”。
“自杀式”自救
其实,贾国龙早就向媒体透露,预制菜风波后,西贝的客流量断崖式下滑,9月10日、11日营业额分别下降了100万元,12日预计损失200万至300万元。
面对空前的危机,西贝并非没有自救,但如今看来,这些整改措施何尝不是“催命符”?比如为了自证清白,西贝采取了开放后厨的举措。然而,正是这一举措让事情变得更糟。
在后厨直播中,媒体清晰地拍到了袋装鸡汤、冷冻鱼等预制品,实锤了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的事实。
更致命的是,西贝还被爆出使用转基因大豆油,直接触碰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底线。讽刺的还有西贝的“双标话术”。
客服嘴硬“莜面现场手搓”,员工却爆料“是中央厨房冻了半年的半成品,加热就能上桌”;创始人贾国龙之前还说“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转头就喊“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预制菜”。
西贝可能不明白,消费者气愤的从来不是预制菜。诸如老乡鸡明说“部分用预制菜”,反而没人骂;萨莉亚从来没有掩饰自己是“预制菜”,同样赚得盆满钵满。消费者不满意西贝的是,花现做的钱,吃冷冻的菜。
就像网友说的:“68块的烤羊排,预制成本至少低一半,这不是把人当傻子耍吗?”而当信任的地基塌了,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预制菜风波没平息时,郑州一位宝妈带著孩子吃西贝,一勺莜面舀下去,竟爬著一条活虫!宝妈气得发抖,毕竟这可是给孩子吃的。
这还不是第一次。2023年就有宝妈在西贝宝宝辅食里发现疑似蟑螂腿,当时商家只让“寄回检测”,压根没当回事。
要知道,西贝的核心客群是带娃的中产家庭,大家愿意花高价(一个馒头21元,一碗豆腐汤69元),图的就是“安全放心”。
可现在呢?“家有宝贝吃西贝”变成了“家有宝贝吃虫子”,谁还敢来?
给餐饮人上了最狠一课
一鲸落,万物生。西贝口碑崩塌,它让出的市场,很快被别人填满了。主打“猛火现炒”的小馆子排起长队,就连社区食堂都成了老人孩子的新选择。对比之下,西贝可以说给所有餐饮人敲响了三记警钟。
首先,消费者能接受贵,但不能接受“冤大头”。西贝的价格争议早不是一天两天了。
2021年就因“一个馒头卖19”被骂上热搜,前高管还嘴硬“月薪五千不配吃西贝”。可2025年的餐饮市场早就变了,消费降级下大家拼的不是“贵不贵”,而是“值不值”。
老乡鸡就聪明得多,明确标注“现制”“半预制”,一份鸡汤卖30多,大家觉得“明码实价,值了”;小炒菜馆一盘现炒肉丝卖20块,性价比拉满,生意火到翻台。
西贝倒好,拿著冷冻食材卖现做的价,食材成本省了10亿,全靠忽悠消费者买单,不被骂才怪。
其次,真诚是必杀技,不是“可选技”。
餐饮的根从来都是“真诚”。你可以用预制菜,但不能撒谎;你可以涨价,但得说清楚原因;消费者提意见,你得听著,而不是骂人家“黑嘴”。
贾国龙说“未来餐饮是高效率打败低效率”,可忘了“高效率”的前提是“真放心”。中央厨房的冷冻味,永远冒充不了门店的烟火气,算计消费者的小聪明,迟早会被市场反噬。
再次,食品安全是底线,不是“公关话术”。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食品安全是1,其他都是0。没有这个1,再高的营收、再多的储值金,都是泡沫。
2024年餐饮业倒下一大片,活下来的要么靠性价比,要么靠食品安全。西贝偏偏踩了最致命的雷,一边喊著“儿童餐安全”,一边让虫子出现在碗里;一边说“开放后厨监督”,一边又紧急叫停参观。
美团都拿出5亿推动“明厨亮灶”了,西贝还在藏著掖著,这样的品牌,消费者凭什么信你?还是那句话,消费者从来不是“敌人”。你真诚,我们愿意为新鲜买单;你透明,我们能接受预制菜;你安全,再贵我们也乐意来。
西贝用惨痛的教训告诉所有餐饮人,这个时代,能留住消费者胃的,从来不是花哨的宣传、昂贵的定价,而是藏在每一口饭菜里的真诚和放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品牌观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