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本地工人比例提高至「4:1」?孙玉菡:唔铁板一块 因时制宜

撰文: 王晋璇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打击滥用输入侍应和初级厨师劳工的公司,又收紧“2:1”本地雇员及外劳比例规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天(22日)向立法会交代方案,有议员关注可否提高“2:1”比例至“4:1”,更保障本地劳工就业。孙玉菡未有正面回应会否修改比例,强调因时制宜,“唔系铁板一块”。

9月22日,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举行政策简报会。(直播截图)

《施政报告》收紧外劳政策 “2:1”比例限同岗位

本港失业人数增加,外界关注输入外劳影响就业市场。《施政报告》并没有提出暂停输入外劳计划,但就输入外劳较多的工种侍应生及初级厨师新增要求,包括雇主本地招聘时间由4星期延长至6星期,以及原以企业所有职位为基础计算的“2:1”本地雇员及外劳比例,改为按“同一岗位/职位”比例计算。

9月22日,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举行政策简报会,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发言。(直播截图)

议员关注本地工人比例可否提高至“4:1”

会上,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担心,外劳变成替代本地劳工,饮食业、建造业、零售业失业率很高,达到6至7%,不少雇主以各种理由,如“做事不够叻”解雇本地劳工,因此年纪大的打工仔,或者工资高于中位数的打工仔,所面对的压力很大。他关注会否考虑将“2:1”比例换成“3:1”、“4:1”?

9月22日,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举行政策简报会,田北辰发言。(直播截图)

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表示,同一个行业也非每个工种供不应求,需要逐个工种计算,可否考虑每个工种的大致情况,如果难请人就“2:1”,如果请不到人就“1:1”,“真系请唔到就0:0,任你输入”,如果找得到人手,就会变成“3:1”、“4:1”,较一刀切的熔断机制更好。

劳联立法会议员周小松表示,三年前人力需求评估与现在比较,实属天差地别,关注输入外劳政策能否用政府统计处短期数字作动态评估?他举例宣布暂缓一段时间的输入外劳,若数字有变化后再重新审批。换言之,类似坊间讨论的熔断机制。

9月22日,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举行政策简报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发言。(直播截图)

孙玉菡:唔会铁板一块 因时制宜

孙玉菡表示,外劳政策曾经修改,“我哋唔系铁板一块,一定要动态,因时制宜”,不会接受企业在半年内的第二次申请,侍应生及初级厨师两个工种改为六星期招聘,已经的反映政府的因时制宜方向。

孙玉菡又说,如果雇主聘请外劳后解雇本地人,会向其采取严厉的行政制裁。如果劳工受到不合理对待,劳工处一定会尽快调查。他说,外劳拿中位数水平的工资,要直接转帐至银行户口,确保没有苛扣。

他认为外劳人数32,000人,香港劳动人口340万,只占1%,“这么少人数的外劳,何来影响同行业工资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