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陈茂波:北都专项拨款需保留弹性 订条件未必聪明
【施政报告2025/李家超/施政报告/北部都会区/北都】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17日)宣读任内四份《施政报告》,其中一个重点是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包括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又提出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及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今午(18日)阐述相关措施。问到毋须经立法会审批的北都专项拨款渠道,涉及多少款项、如何确保透明度,陈茂波称,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须保留弹性,现阶段“订下一啲条件未必系最聪明”。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北部都会区是引领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未来本港产业发展的载体,亦是与大湾区各城市合作的重要基地,故是新一份施政报告的重要篇章。他强调,北都要加快发展需要强化土地建设,要革新顶层治理体系、简化发展流程所需。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表示,未来五年、十年北都完成收地、平整的范围将会几何级上升;“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的三个工作组各有分工,其中“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 会就洪水桥约23公顷产业用地设立产业园公司,发展局会在年底前向设计组提交建议,期望公司可在明年成立。
至于“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宁汉豪表示该组会就用地的营运模式、分配上作研究。“规划及发展工作组”则会确保土地、基建工程的发展到位。
第四季就洪水桥片区用地招标
宁汉豪又指,政府今年第四季会推出首个位于洪水桥的片区用地,招标将会采用双信封制,期望可以由此确保产业发展质素;“分阶段开发”模式首批试点将会选址港铁洪水桥站十多公顷的商业用地。
为了加快发展北都,政府计划订立专属法例,授权政府成立法定园区公司,设立专项拨款渠道引入资金,加快批出建筑图则等。宁汉豪表示,希望未来数个月做好相关的立法研究,最快明年初展开公众咨询,明年中提交立法会首读,并争取明年内完成立法工作。
外界关注为何设有专项拨款渠道,她指,由于公司以市场模式参与,涉及许多投资决定和“商业敏感资料”,如像工务工程审批难符要求,强调立法会在过程会有参与,确保有适当平衡,促进人流、物流和资金等。
首笔款工会先经立会审批 强调有机制监察园区公司
陈茂波表示,预计专项首笔款项,仍须先得到立法会审批,取得资金后再注入园区公司,让公司自行运用。他表示,园区公司有管治体系并设有董事局,相信局内会有政府、业界及公众代表监察,亦会有交代机制,如定期或每年有年报表,确保财政有一定透明度。他又以科学园为例,园方也有招商引资,并设有监察机制。
陈茂波又称,在招商引资时,政府要与企业作个别商讨,故须保留一定空间及弹性,“唔会话喺呢方面有话最少几多、最多几多,我相信喺呢个阶段,订下一啲条件未必系最聪明”。
被问到如何确保政府在园区公司中主导,陈茂波指政府有多种方式确保政府主导产业方向,例如设有服务合约,“限死做咩唔做咩”,另可掌有投票权大、具否决权的股份等,有效运用不同法律工具及权力,以市场资金达到推动产业的目标。
至于园区公司如有收益会否“分红”,他表示,公司由政府全资拥有,“赚到都系政府钱”,但会留有弹性是否将花红分给政府。他举例机管局,如有盈利会分派给政府,但之后发展第三跑道,则毋须“分红”。
北都会否采用直接批地 陈茂波:视乎企业优势、经济效益
《施政报告》提出制订“优惠政策包”,向高增值产业和高潜力企业提供优惠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等,吸引他们落户。问到会如何决定向甚么企业提供优惠,陈茂波称短期内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医疗健康及生命科技较多,但强调不只他们会受惠。他又指,该些企业来港前,要就涉及的技术、规模、经济贡献、本地员工数目等作承诺,政府会作定期跟进。
被问到北都“直接批地”的考虑、政策局的角色等,宁汉豪称,以往的直接批地例如大学用地、产业用地等,在政策局支持、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审批后, 会透过土地注册公布。至于北都,政府会视乎企业的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发挥重要起动作用等,决定是否采用直接批地。陈茂波则说,行会有订下参数,他会有依据地审批是否直接批地。
▼《施政报告2025》北部都会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