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输外劳两年341宗投诉 67宗不成立 仅1宗确认聘外劳炒本地工
政府近年在多个行业输入外劳,不过,外界关注在政策扩大攀升失业率、部份雇主聘用外劳后炒本地工人等。劳福局以书面回复立法会议员质询时表示,自2023年9月推行“补充劳工优化计划”,至今接获共341宗怀疑雇主以输外劳取代本地工的投诉,当中,已完成调查68宗个案,仅1宗个案确立违反规定。
首9个月接获321宗涉外劳取代本地工人投诉
孙玉菡表示,劳工处自2023年9月4日推行“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以来,于2023年(9月4日至12月31日)、2024及2025年(截至9月30日)分别接获1宗、19宗及321宗怀疑雇主以输入劳工取代在职本地雇员的投诉。有关投诉主要涉及餐饮服务业、制造业及清洁服务业,劳工处已就所有收到的投诉展开调查。
他指,上述接获的投诉中,劳工处已完成调查68宗个案,其中67宗没有足够证据确立雇主违反优化计划的规定,而其他投诉个案仍在调查中。就1宗违反规定的个案,劳工处于2025年8月29日公布,向该名雇主施加行政制裁,撤销该雇主就优化计划已获发的输入劳工原则性批准及拒绝处理其随后两年提交的输入劳工申请。
被问及当局有何措施进一步防止雇主以输入劳工取代本地工人,孙玉菡指,劳工处自2025年6月起实施新措施,包括在优化计划专题网页新增网上投诉表格,方便本地雇员及输入劳工就雇主涉嫌违反优化计划的规定作出投诉;劳工处的劳工督察不时巡查输入劳工的工作地点,查核雇主有否遵守优化计划的规定。
至于市场上有中介公司或机构声称可收费协助本地公司申请输入劳工,孙玉菡则表示,任何人士或机构,如在香港经营为他人觅取职位或向雇主提供员工为目的的业务,均属经营职业介绍所。
不论经营模式或所介绍的职务类别,包括输入劳工,所有在港经营的职业介绍所必须事先领有劳工处发出的牌照。如发现有任何人士或机构在本港无牌经营职业介绍所,劳工处会严肃调查及采取执法行动,并在有足够证据时提出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