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幽默《半桶水》载誉重演 惟巡演版效果未及香港原版|何故

撰文: 何故
出版:更新:

《半桶水》载誉重演,从黑盒到主剧场,并且在香港及内地巡演,编剧许晋邦和导演卢宜敬这对获奖组合,继续以荒诞幽默让观众又喊又笑。

《半桶水》宣传图(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于2025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内地进行巡回演出,地点包括佛山(10月17日至19日,佛山大剧院小剧场)、上海(10月24日至26日,上海茉莉花剧场)、北京(10月31日至11月2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和广州(12月5日至7日,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其中11月13日至23日回流香港,在屯门大会堂文娱厅演出。有别于2024年3月9日至24日在香港话剧团的黑盒剧场的版本,这次是经过修改的“巡演版”。

《半桶水》本来属于“香港话剧团”“新戏匠系列”,由许晋邦编剧、卢宜敬导演、邱延辉担任戏剧指导,故事设定在“伪”文艺复兴时期,四位“洋人”──“作家”法兰高‧杜可夫(潘泰铭 饰)、“画家”卡尔‧莫兰特(高瀚文 饰)、“商人”尼古拉斯‧积逊(欧阳骏 饰)、以及“厨子”戴‧安东尼奥(蔡溥泰 饰)──称兄道弟,他们各有所长,却又各自迷失,一直靠“半桶水”的伎俩在人生载浮载沉。四人仿效古代中国人滴血为盟,誓言“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岂料“画家”在礼成后当场毙命,约誓顿成诅咒……

《半桶水》剧照(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巡演版继续由劳正然担任布景及服装设计、梁劭岐担任灯光设计、邓紫丹担任音乐及音响设计,却令人感到焕然一新,借用卢宜敬的“导演的话”,“与其话系重演,不如话系重制,系2.0,舞台美学都唔同晒”。剧本经过大幅修改后,虽然保留了四位“洋人”的“唔咸唔淡”过瘾广东话台词,却淡化了“原创翻译剧”的荒诞色彩,宣传上也没有了这个关键词。然而,最大的改动是配合巡回演出,变成了四位演员饰演《半桶水》舞台剧,原有剧本里由四位“洋人”合演许晋邦至爱的《三只小猪》戏中戏,就变成了“戏中戏中戏”,而舞台布景也没有了上环黑盒版“衣衫褴褛嘅美学”,变成了“走tour”的几个行李箱,最后令人满心期待的“屋顶”突然“漏水”一幕也没有了,改为整个背景黑布幕突然跌下来,最后以“作家”说出“我放弃喇!”来结束全剧。

《半桶水》巡演版多了“当系好钟意一样嘢,系就要用一世嘅时间,去学习点样放弃佢。”这段重要台词,除了探问“艺术”的真谛,以及“生存”的哲学,“放弃”成为了这个版本更重要的主题。然而,为何“放弃”?如何“放弃”?更重要是“放弃”什么?却没有较为深入讨论,反而不及前作“要具备失去的勇气,才能彰显心中的热爱”那么有说服力,以及启发性,也未能发挥“半桶水”精神。如果“作家”在完场前向观众询问他是否应该“放弃”,相信更能够凸显这个角色的迷惘,也让观众拥有更大的思考空间。

《半桶水》剧照(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巡演版的四位主角继续有精彩演出,潘泰铭非常入戏,高瀚文姜是老是辣,欧阳骏的笑声有种说不出的魅力,甚至魔性!然而,最突出的却是蔡溥泰,演后分享会有观众盛赞他是“身材很好的靓仔演员”,其后向他覆述这番赞美时,他却谦称是“灯光师的功劳”。

《半桶水》巡演版场刊里没有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我们的话”,以编剧许晋邦撰写的导赏文章“《半桶水》的水从何而来”,代替了“《半桶水》内部研讨会实录(不是设计台词)”,这篇导赏文章共有三页,比上环黑盒版只占半页的“编剧的话”更详尽,让观众更能够了解编剧的心路历程,也更能够掌握四个角色背后的故事。然而,如果保留“我们的话”,会令首次观看本剧的观众拥有多一重、更深层次的享受。

《半桶水》剧照(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巡演版未能超越上环黑盒版,也评是珠玉在前,失去了新鲜感,亦有可能是导演有太多顾虑,因而戏剧效果打了折扣,甚至影响了台前幕后的发挥,却是一次很有趣的实验。期待《半桶水》再次重演时,能够更尽善尽美,并且将“半桶水”的真谛发扬光大。

(专栏“何故火锅馆”每星期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何故,内向、忧郁而文静的作家,已推出超过 20 本小说。从电影和打边炉领悟人生道理。

更多艺文评论文章,可参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