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总统变天后首访俄罗斯:普京要对美国绝地大反攻?
2024年12月叙利亚变天后,各界密切关注过渡总统沙拉(Ahmed al-Sharaa)的权力动态,尤其是与美国、沙特、土耳其,乃至以色列等相关国家的互动。毕竟阿萨德(Bashar al-Assad)的垮台本身,就意味叙利亚与俄罗斯、伊朗的附庸关系告终,未来将是美国影响力大增的时代。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似乎仍与叙利亚维持千丝万缕的联系。10月15日,沙拉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Vladimir Putin,又译普丁或蒲亭)在克里姆林宫会晤。期间,沙拉表示将竭力重启与俄罗斯的全面关系,也会让对方了解一个全新的叙利亚。
普京也表示,俄罗斯在发展与叙利亚的关系时,始终将叙利亚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从未掺杂任何政治投机或特殊利益。”同时,普京也称叙利亚近期的国会选举是一项巨大成功,能够加强各政治力量之间的联系。不过对于沙拉引渡前总统阿萨德的要求,普京并没有答应。
无论如何,在美国大幅渗入叙利亚的时空,俄罗斯似乎不同于伊朗的焦头烂额,仍然维持了一定角色。而这种现象,其实从阿萨德垮台后就不断绵延至今。
从变天到相互试探
回顾叙利亚变天,致命关键无疑就是2024年9月急速升温的以色列、黎巴嫩冲突。
一开始,以色列在17日、18日引爆传呼器与对讲,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真主党的通讯管道,接著又祭出一系列斩首行动:20日击杀真主党拉德万部队(Radwan Force)指挥官易卜拉欣·阿基尔(Ibrahim Aqil),24日击杀真主党火箭和飞弹部队指挥官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卡比西(Ibrahim Muhammad Qabisi)与真主党飞弹部门高级指挥官侯赛因·埃兹丁(Hussein Ezzeddine),接下来就是27日的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随后,以军在9月30日入侵黎巴嫩,与真主党地面部队激烈交火。
基本上这场冲突之所以致命,在于真主党不只是以色列北境的重大威胁,更是伊朗“抵抗轴心”(Resistance Axis)的重要支点,既为德黑兰训练派往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的战斗人员,也将自身力量部署到叙利亚支持阿萨德政权,纳斯鲁拉本人更是前述网络的重要枢纽。如今被以色列一夕铲除,必然影响伊朗在叙利亚的布局。
当然,俄罗斯作为阿萨德的最大靠山,从2015年就开始介入叙利亚内战,即便伊朗力有未逮,莫斯科也不至于看著阿萨德垮台。但偏偏,加沙战争以及随后升级的以色列、伊朗冲突,刚好发生在俄乌战争已经爆发的时空,深陷乌克兰战场的俄军明显分身乏术、无法回防,最终也难以阻止叙利亚政府军的兵败如山倒。
12月8日,叙利亚在反对派进军11天后迅速变天,阿萨德本人也仓皇逃往莫斯科,最后获得了政治庇护,但叙利亚驻俄罗斯大使馆也在9日升起反对派新旗。
从这一刻起,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资产去留就成为话题核心,也就是在塔尔图斯(Tartus)的海军基地、在拉塔基亚(Latakia)的空军基地。12月29日,已经成为实际领导人的沙拉表示,叙利亚和俄罗斯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我们不希望俄罗斯以有损其与我国长期关系的方式撤离”。沙拉同时补充,叙利亚的武器来自俄罗斯,许多发电厂更由俄罗斯管理。
在这之后,美国在叙利亚的角色虽然持续上升,大马士革却没有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2025年1月28日,沙拉表示叙利亚希望引渡前总统阿萨德,但没有收到俄罗斯正面回复;1月29日,俄罗斯时任外交副部长博格达诺夫(Mikhail Bogdanov)率团访问大马士革,与沙拉会晤,并重申莫斯科在阿萨德垮台后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2月12日,沙拉与普京通电话,这是阿萨德垮台以来,普京首次与叙利亚国家元首的接触。
而经过一系列试探、调频,俄叙谈判逐渐走出变天动荡,开始进入利益互动的深水区。
军事基地与经济
表面上来看,沙拉似乎对引渡阿萨德势在必行,但这更多是其与普京的谈判起手式;对俄叙两国的现实互动来说,这场双人探戈的关键舞步,还是军事基地与经济的纠结。
2025年2月,叙利亚政府军控制了俄罗斯的空军、海军基地的要道,并要求与俄罗斯重新谈判基地的长期租约,以此获得额外的经济和外交利益。而俄罗斯显然也很重视相关发展,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当时就证实,双方正就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进行谈判。
接著叙利亚打出了自己的真正手牌。2025年3月,俄罗斯和叙利亚官员之间的外交谈判透露,叙利亚有意重组200亿至230亿美元的外债,而俄罗斯就是当中的大债主。虽说莫斯科不太可能完全免除贷款,却还是有机会进行减免,同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显然,经济就是叙利亚政府面向俄罗斯的要求,而莫斯科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也持续通过各种方式示好叙利亚政府,希望最大程度保住军事基地:在2025年2月14日,叙利亚新政府就通过叙利亚央行、大马士革机场,获得了来自俄罗斯政府的大量叙利亚镑;同年3月6日,俄罗斯再通过大马士革机场向叙利亚运送了叙利亚镑现金。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毫无筹码、只能任人宰割。有鉴于莫斯科过去对叙利亚阿拉维派的支持,在当今叙利亚族群裂隙明显的背景下,阿拉维派仍希望“挟外援以自重”,借俄罗斯的相关支持保存实力。例如2025年3月,叙利亚西部发生大规模族群冲突时,许多阿拉维派民众就逃往当地的俄罗斯空军基地寻求庇护。
显然,俄罗斯仍不放弃在地中海的战略据点,并握有族群冲突这个隐形筹码,叙利亚则希望莫斯科在经济上“有所表现”。
之后双方的高层互动就日渐明显。7月31日,叙利亚外长沙伊巴尼(Asaad al-Shaibani)在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前者强调叙利亚需要俄罗斯的支持,来重建和稳定国家,并且希望强化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和国防方面的合作;俄罗斯则重申了对叙利亚主权的承诺,并承诺提供重建援助。
基本上这也就是沙拉在10月15日访问俄罗斯、会晤普京的前置作业。而这次会晤又确认一个趋势:双方继续开展经济合作,叙利亚也将允许俄罗斯控制拉塔基亚的空军基地、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
从这个结果来看,即便普京还是没有同意引渡阿萨德,却已经通过经济挹注,最大程度减少了叙利亚变天的冲击,保住了在叙军事资产。当然,在当前美国影响力大举渗入叙利亚、俄军又身陷乌克兰的现实下,普京的操作还是停在设法止损的层面,尚不到绝地大反攻的程度。
不过也正如沙拉会晤普京时所说,自己希望“重新定义”与俄罗斯的关系,而非全然毁弃。换句话说,在可见未来内,俄罗斯尽管实力下降,却依然是叙利亚棋局的场上玩家。或许经历更长岁月后,情况又会是一番新局,就像2015年介入叙利亚内战后的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