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麟|高市早苗想做女版“丰臣秀吉”?——纪念赵雨乐教授之二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惊悉恩师赵雨乐驾鹤西去,悲痛万分。笔者不肖,当年没上几天课,但教授不以我为鄙,课间课后与我多聊。近年教授在国际关系观察中亮相较多,猜想如教授尚在,必会获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涉台言论及预测中日关系走向。以兹纪念,本文为笔者结合10月22日教授对高市早苗登日揆位的访问观点分析的系列文章之二。

赵雨乐教授预言应验
高市审时度势摆姿态

高市早苗在执政蜜月期,凭借“主角光环”在外交表态上频频出手,尤其对华政策“时硬时软”,企图争取不同族群认同。被称为“女版安倍”的高市,向来是保守右翼代表人物,对华立场属鹰派。过去担任阁僚或党内高层期间,她几乎每年皆于8月15日“终战纪念日”及靖国神社春秋大祭时前往参拜。然而,10月4日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她在记者会上改口表示:“将根据时机与情况,适时、适当地判断以何种方式悼念英灵、祈愿和平。”随后于10月中旬的秋季大祭中,(也即在APEC峰会举行之前),她仅献上“玉串料”(祭祀费),未亲自参拜,显然意在避免引发外交风波。

赵雨乐教授生前已敏锐察觉此一矛盾:“较早前大家都预期,以她这样的鹰派人物,理应会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但她(当选后)却表示要顾及中国与邻国感受而不出席。”这番审时度势的态度,正是高市政治性格的写照。然而,此举是否可视为对华友好?绝非如此。从政党立场与内阁人事布局观之,高市任命小泉进次郎出任防卫大臣、茂木敏充重任外相,均显示将会延续对华强硬政策,同时释出团结党内、兼顾世代的信息。

10月31日,高市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中表示“中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愿与中方“保持高层交往,密切各层级交流”,并重申日本坚持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立场。然而,不到十日后,她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却展现强硬姿态,谈及台海局势时提出“生死存亡危机”之判断标准,更具体描述“中国以军舰发动海上封锁”时日本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情形。此言论明显偏离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立即引来中方强烈抨击。

即便在日本国内,高市的鹰派言论亦引发在野党反弹。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大串博志于11月10日在国会质询高市,指出历届内阁对此类议题发言谨慎,要求她撤回言论,但高市坚称无意撤回。据《赤旗报》11月15日报道,日本共产党参议员山添拓亦于记者会上批评,高市言论加剧日中紧张与互不信任,应予撤回。然而,高市目前仍处于执政蜜月期,预料其对华强硬策略须待中方施压至一定程度、触及其痛处,方可能调整。这正印证赵教授生前所预测:“(高市)审时度势,待至某个‘适当阶段’,再华丽转身。”

令人联想“丰臣秀吉”
刺“中”只为制霸日本

个人审美观各异,但观近日媒体发布高市照片,其貌不扬,联想起以“为信长公报仇”为名收拢织田旧部、最终统一天下的丰臣秀吉。如前文《纪念赵雨乐教授之一:高市早苗的“社牛”之路》所述,高市亦以“安倍继承者”之姿,整合国内政治资源。观察当前日本国会,自民党虽为最大党,但在野党于参众两院的总席次均多于自民党与维新党组成的执政联盟。笔者认为,高市不惜“背刺”中国这个“重要邻国”,更大程度是为聚拢民心,铺路实现自民党“制霸全日本”之目标(至少达成众议院单独过半,无需联合执政)。

日本众议院现有465席,议员任期原则四年,但设有中途解散制度,首相可行使“七条解散”权力,提请天皇解散众议院。自日本现行宪法实施以来,仅第66代首相三木武夫(1976年)与第100代首相岸田文雄(2021年)于议员任满后解散众议院,其余皆为中途解散。战后日本政治中,首相解散国会已形成政治惯例,动机包括重整政局、强化领导地位、削弱党内反对势力,或藉改选增加席次以降低不信任案风险等。

11月16日,日媒《周刊文春》与政治公关系统研究所所长久保田正志发表“紧急选举”预测,指出若高市解散众议院并于明年1月提前改选,自民党很可能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过半席次(233席以上)。结合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结果,自民党在参院未达半数,继去年众院选举失利后再度受挫,形成两院皆不过半的局面。亲和力高于讨喜程度的高市,若善用近期的超人气,确实有可能为自民党重建“一强独尊”之局。

若解散国会重启大选
自民党夺半指日可待

回想10月21日,高市于官邸首场记者会中表示不会解散国会提前大选,并宣示新政府为“果断进步内阁”。然而,笔者认为高市与自民党正在盘点几个重要窗口,主要关乎国内民生经济与通膨问题,一旦有所进展,便可能立即启动大选,以尽早收割民意。

以曾经热议的“令和米骚动”为例,去年米价高涨引发民怨。高市内阁的防卫大臣、时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于2025年5月临危受命,打破日本农协垄断白米流通之局面,米价随之回落。日本今年亦从美、韩等地大量进口稻米,其中美国米占进口总量一半以上。较早前的美日峰会中,高市更向特朗普介绍以“美国大米”与“美国牛肉”烹制的午餐,令后者龙心大悦。既抑米价,又解米荒,更创外交亮点,高市可谓一石三鸟。

另一参考为10月27日“日经225指数”首度突破50,000点心理关口,分析指出此受惠于高市上任后国民对经济成长的乐观情绪,叠加中美摩擦缓和,提振投资信心。

笔者不禁要问:这些利多叠加,距离高市解散国会、重启大选之日,还会远吗?

意图明显痛点亦明显
中国反制只有一目的

高市早苗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时,展现积极协调中日、美日双边关系的态度,此举早经预判。关键在于,习近平在会见中表示当前中日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期望日本新内阁树立正确对华认知,珍惜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和各界人士为发展中日关系倾注之心血,坚持和平、友好、合作之大方向;高市则回应,中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两国对地区与世界和平繁荣负有责任,日方愿与中方保持高层交往,密切各层级交流,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促进合作,稳步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言犹在耳,一周之隔,高市便效法安倍提出“台湾有事”之伪命题,在国内政治场域起舞,无异于刻意“打脸中方”。笔者认为,理性上虽可理解高市的政治算计,但于中方而言,国家尊严与民族感情岂容轻侮?中方随即以组合拳强硬反制,外交辞令之严厉前所未见。这些迹象表明,中方对高市早苗之反制已从政治表态、口头宣示到实质动作同步展开,且不惜将事态扩大、性质升级,目的只有一个:让高市掂量清楚,往后借题发挥之前,请认清对手是谁,在追逐国内“流量”之前,务必更深思熟虑。

毕竟,9月3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于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已透过盛大阅兵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作者黄冠麟是公共行政博士生,文化工作者,学研社成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