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浪“白居二”起动!年轻人珍惜上车时机!|汪敦敬

撰文: 汪敦敬
出版:更新:

最新一期10月17日公布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按周升1.18%,创2024年6月底后的68周新高,按周超过1%算是急升。(详见图表)。而上一期10月10日的CCL单是港岛区就上升了5%左右,其实亦有很多港岛区屋苑在一个月内录得10%升幅。最新一期CCL八大指数录得全线上升,九龙区按周升了2%左右,数据告诉我们楼市上升并非单一板块所造成,住宅是全面不同板块都有起动!

很多人对楼市回升难以相信,或者不想去相信,但数据不断证明楼市从谷底回升超过半年。大家要明白我们不是对赌楼市,房地产只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有升有跌。到了今日更加不需要争拗楼市长升长有,或者批判楼市永不超生!笔者以前被称为大好友是因为我是努力诠释市场新常态,而正正在这个年头,我们遇上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实际是无上限地量化!所以过去十多年,其实笔者都坚持年轻人要趁早置业,否则很容易因为量化货币之下,小市民要面对高通胀的蹂躏,笔者这个想法是源于言责,但这份正义感似乎杞人忧天,中国经济应对的方式,结果证明是十分高明的,在美国无限量化之下,在经济仍然增长高于欧美的时候,我国是出现近乎零通胀的情况,甚至香港现在的通胀只是1.1%!笔者感到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式的经济,通胀令到大部分人的财富容易获得正增长,因为很多投资包括定期存款,只要高于通胀就是一个近乎正增长的情况,大多数市民的财富反而得到增长,根据瑞信统计港人人均财富是全球排名第三。

当然,我们也看到不少悲哀的局面,往往都是一些大量借贷(纵使借贷比例不高),或者现在需要出售单位的人士,或者一些在港保留身份但实际上已经离港的人士,这是和过去经验不同的,除了楼价跌的时候,香港的资金量越来越多,大多数市民的财富有增长,但问题是反而一些有能力借贷的人士会面对冲击,这是一个怪现象!但笔者仍然认为香港年轻人应该要置业,因为“住”的空间不是免费,年轻人由青春开始付出的租金是足以供完一个住宅单位,租楼是沉没成本,不会回头!但供楼就可以得到持续升值的资产!这就是买楼最大的理由!

买楼亦是最佳的“套戥高通胀的风险”工具,买楼之所以致富是因为投资期长,业主会在财务日渐稳健之下(供楼当中的本金越还越多,入息随时间增长下亦越供越轻松),掌握到期间的所有机会!虽然同样会遇到期间的所有考验,但遇上考验的时候,你只要继续自住(或者出租单位),是极容易安然渡过。只怕买家入市的时候无量力而为,或者在过程中人云亦云,当遇上悲观情绪充斥社会的时候,就当楼市永不翻身,即是说:赚楼市钱必须要:1)量力而为!2)乐观正能量!3)越“忘记投资”越赚钱!

笔者是地产代理,有些人以为笔者因为做地产代理,所以就建议年轻人买楼,以为我是为了生意,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去质疑的,我的利益冲突已经在文章的身份上反映得清清楚楚,代理的利益冲突要披露,但我们亦是最佳的市场证人,说出实情也是我们的职责与责任!反而很多人都是暗藏利益冲突,没有披露出来的!

事实上,社会越多年轻人置业,对年轻人本身的得益是最大!其次是社会的得益亦大,年轻人能拥有资产怎会是一件坏事?年轻人不必一定要帮衬笔者,置业亦可以选择政府的资助房屋计划,以居屋2024为例,一个居屋单位价格143万元起,政府其实也做得不错,除了努力兴建一手之外,在二手市场亦增加转流率!对,一手及二手相加才是真正的市场供应。

新一浪的白居二已经开始成交了,2025年施政报告宣布增加配额,下一期白居二起,再增加1000个配额至7000个,是一个可以对整个上车楼市有活化转流,因为业主卖出楼之后很大机会换大单位。希望年轻人好好地珍惜这个上车机会,香港金融中心既然不变,外来人口只会越来越多,租楼面对压力又会越来越大,一劳永逸的做法始终是拥有自己的资产,香港的房屋政策之所以订立这么多阶梯,最后其实都是希望受资助者可以买到物业成为纳税人!

(汪敦敬拍摄及提供)
(汪敦敬拍摄及提供)
(汪敦敬拍摄及提供)
(汪敦敬拍摄及提供)

【财经专栏】祥益地产总裁汪敦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