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破局|双非儿脑瘫案医委会“拖字诀” 投诉十年未决算公义?

撰文: 潘耀升
出版:更新:

一宗双非婴出生后脑瘫的案件,医委会研讯拖延近16年,最后归咎于秘书处行政问题。医委会七年前曾改革,但翻查记录,过去五年医委会处理约8,700宗投诉,整体六成个案未能两年内完成,有7宗个案需要7至8年处理,更有3宗耗时超过10年。申诉专员公署已开始调查医委会秘书处,《香港01》一片拆解医委会研讯有三大拖延关键,由接收投诉的程序,到处理证供的手法,都与外界期望有出入。

16年是一段漫长的等待,不论谁对谁错,家属只求医委会清晰的裁决,迟来的公义不是公义,不单是对家属不公,亦是对被投诉医生的不公。毕竟医委会使命“行公义、守专业、护社群”,是专业自主的法定组织,但秘书处其实隶属卫生署,政界献计三招再改革医委会,包括要求所有投诉个案合理期限内完成,增加医委会非医疗界成员比例,定期公开审理进度及延误原因。

脑瘫儿父母苦候医委会聆讯 寻真15载坚信正义终会来

双非婴出生后脑瘫的悲剧,在2009年发生,当时黎远建出生后3日癫痫,最终脑瘫、四肢残障,终身需要轮椅相伴,智力仅3至4岁。下月黎远建迎来16岁生日,父母除了盼望儿子健康成长,更希望医委会找出16年前的真相—— 儿子癫痫后4个半小时,涉事医生才回到医院诊症及处理,是否儿子脑瘫及四肢残障的原因之一?

黎氏夫妇2010年向医委会投诉,至上月终于等到聆讯展开,岂料未开始已经结束—— 医委会研讯小组10月28日以秘书处未能解释为何拖延案件多年,对被告医生不公,决定永久终止聆讯。母亲彭红英感叹:“十几年咁长时间,就咁匆匆几个字就终止咗呢个聆讯。”作为证人的父亲黎志坚一直在庭外等候传召:“我都未出庭,点解咁快结束呀?”

研讯小组判词揭示秘书处在案件初步审议、准备首次聆讯、重新安排聆讯日期三个环节中均有拖延。相比起指控不成立,两人认为永久终止聆讯更令人不解、难受和失望,一度申请法援以提出司法覆核。医委会于聆讯后一星期(3日)宣布覆核永久终止的决定,黎志坚说看到一丝曙光,期望医委会“纠正错误决定”。两夫妇心中继续保持信念,相信正义始终会到来。

医委会秘书处三大拖延位

研讯小组认为,现时距离原定日期纪律研讯已过了8年半,期间秘书处没有就案件处理任何事,亦无法向研讯小组提供任何合理的解释及延迟的理由。医委会主席邓惠琼表示因案件的特殊情况,必须终止研讯。

研讯小组批准被告申请永久中止纪律程序,同时禁止秘书处继续纪律调查案件。总结医委会秘书处三大拖延位,包括(一)家属2010年10月6日向医委会投诉个案,医委会2014年才将案件交至初步调查委员会审议;(二)原定2016年7月13日召开首次纪律研讯,但医委会开庭7日前才将当值护士证供交给被告;(三)医委会批准被告律师延迟7月13日的纪律研讯,但之后没有订立新日期,直至8年半后,才恢复该案的纪律研讯。

拖拉15年极罕医委会覆核决定 即使“翻案”距真相多远?

【寻/沉真相:医委会消失的聆讯?】双非子脑瘫案等候医委会研讯15年,最终医委会因秘书处未能解释拖延多年理由,决定永久终止研讯,至周一(3日)宣布覆核决定。根据以往资料及医委会委员记忆,这是历来第二宗医委会主动覆核的案件,对上一宗要数2013年,涉及秘书处漏报被告医生前科。

消息人士称,在医委会本月22日处理覆核的会议上,第一关是控辩双方是否同意覆核结果。如果没有异议,毋需重新排期,可即时重开研讯。委员林志釉则表示需协调控辩双方、证人及研讯小组成员的时间,预计需时两至三个月后才能重开研讯。他指一旦重开聆讯,或较难传召证人,但控辩双方证人的陈述证供有文件纪录,医委会亦会邀请投诉人作证。

姊为亡妹投诉8年聆讯无期 批医委会无王管如巨人:我们是鸡蛋

双非婴出生后脑瘫的案件并非个别案例,女警叶素欣2016年催生诞下女婴后子宫大量出血,经切除后死亡。死因庭裁定死于不幸,指医护在未有察觉和纠正,以及并未有补充凝血因子便切除子宫。死因庭判决尘埃落定,但叶素莉早于2017年向医委会投诉四名妇产科医生,8年来原地踏步,医委会两度因为有新资料及转换专家证人,将案件发还至初步侦讯委员会审议。

叶素莉斥医委会处理投诉进度毫不透明,犹如“无王管”,“医委会令我觉得,佢就系一个巨人,我哋系一个鸡蛋,即系佢就系冇人去管到佢”。寻找真相和追讨责任遥遥无期,父母怕她辛苦,望她放弃。但她决定坚持,“我会为咗佢,坚持到底,追讨医委会个答案,因为我真系好挂住佢”。

医委会秘书处拖延聆讯谁来调查?委员:行政问题归卫生署

翻查记录,过去五年医委会处理约8,700宗投诉,整体六成个案未能两年内完成,有7宗个案需要7至8年处理,更有3宗耗时超过10年。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早前去信医委会主席,要求交代和全面审视医委会处理投诉的调查和纪律研讯机制。

医委会研讯排期工作由秘书处负责,而秘书处属于政府卫生署编制之内,到底应由医委会委员还是卫生署调查?卢宠茂称明白秘书处由卫生署管理,会再“睇下人手方面”,但未有提及会调查案件拖延的原因。

现任医委会委员林志釉不评论聆讯个案,称委员不负责任何行政工作,一般而言应由秘书处上级部门卫生署调查行政问题。前委员兼立法会议员林哲玄表示医委会与秘书处就处理聆讯并非从属关系,若秘书处行政有问题,理应由卫生署介入调查,称:“佢(政府)请㗎嘛啲人,有问题咪佢搞掂啰。”

“守霸权”有余 “行公义”不足

医务委员会(医委会)自诩使命是“行公义,守专业,护社群”,但一宗2010年提出的医疗失误投诉,却被医委会拖延15年至近日才进行研讯,结果竟又被医委会以案件拖延太久“为免对被告不公”为由终止。家属“无语问苍天”,社会不禁问:医委会守了“专业霸权”,但“行公义”与“护社群”往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