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懒人包|出售公屋落空 收紧输入外劳 加速发展北都
特首李家超今日(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题,公布多项重点政策,包括北部都会区发展、部门首长责任制。
“租者置其屋”出售公屋计划,最终并无在施政报告中出现,及此前“吹风”落空;当局增加居屋绿表比例,推“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并将重建数条屋邨。
劳工方面,将收紧输入外劳、加强打击黑工;教育、医疗、鼓励生育、照顾长者、支援中小企等,施政报告均有著墨。
施政报告2025重点:房屋篇
居屋绿白表最新比例?50:50
居屋绿白表比例,由4:6调至5:5;“白居二”增1000配额至7000个,其中一半拨予40岁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
新出售单位转让期限降至10年,鼓励上流。
出售公屋落空 推长者楼换楼、重建公屋
推“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年满60岁、拥有资助出售单位10年或以上的业主,可以毋须补地价“楼换楼”,买较小或偏远单位。
今年内会公布马头围邨及西环邨的重建计划,并将研究重建模范邨。
施政报告2025重点:劳工篇
收紧输入外劳、加强打击黑工
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打击滥用“输入外劳”,申请侍应、初级厨师,明日起本地招聘事件,由四周增至六周。
外卖及送货等数码平台行业盛行,政府会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伤补偿机制,并继续善用“数码平台行业三方小组”就持份者关注的议题进行协商。
政府将加强打击非法劳工,成立举报非法劳工专线,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消息人士指政府会网上高调宣传执法行动,希望有震摄作用,另外亦会加强打击“个体户式”、提供上门服务的黑工等。
就输入外劳较多的工种侍应生及初级厨师新增要求,包括雇主本地招聘时间延长至6星期,以及原以企业所有职位为基础计算的“2:1”本地雇员及外劳比例,改为按“同一岗位/职位”比例计算。
施政报告2025重点:医疗篇
专科新症轮候时间?如何加强癌症筛查?
提升公营医疗体系,减少外科专科稳定新症轮候时间10%(大约减十周);逐步根据国家认证标准推展建设的中风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综合医疗中心”;全面升级“退化性膝关节管理计划”。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明年内为赋权基层医疗署提交法案;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试点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筛查。
加强癌症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会于香港举办;强化癌症筛查技术,委托本地大学开展以AI协助肺癌筛查。
推动中医药发展,香港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永久大楼将于今年12月起分阶段投入服务。
加强对医疗服务的专业规管,实施《私营医疗机构条例》以禁止处所在未经准许下使用某些名称或描述,并针对无牌人士加强执法。
施政报告2025重点:精神健康
三层应急机制推展至小学
恒常化在中学实施三层应急机制,并扩展至在小学四至六年级试行,加强支援有需要的学生;加强驻校社工处理学童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
卫生署将更新相关指引,减少社交媒体对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影响;推动更多院校主动推广大学校园精神健康。
施政报告2025重点:长者及支援照顾者
施政报告2025重点:教育
加速建设“北都大学城”,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发展应用科学大学(应科大)。
放宽自资收生限制,非本地生上限由40%增至50%;研究生自资学额上限增至120%。
增加学生宿舍供应,7月已推出“城中学舍计划”,便利市场把现有商业大厦(包括酒店)改作学生宿舍时免却改划手续。不只商厦改装,在拆卸原有商厦后重建的全新学生宿舍亦能受惠于计划的利便措施,包括保留过剩地积比。
探讨与内地互认副学位课程。
直资学校可申请上调非本地生人数;加大打击违规提供文凭试课程或“借壳办学”。
已分配两所空置校舍发展国际学校,政府也在北都预留了土地发展国际学校。
施政报告2025重点:鼓励生育
施政报告2025重点:支援中小企
推出11项支援中小企措施,融资担保计划下的八成担保产品申请延长两年,“还息不还本”延长一年。
推广宠物友善,政府将发出容许狗只进入的食肆牌照。
施政报告2025重点:加速发展北部都会区
李家超“心急如焚”
李家超表示,对北都发展“心急如焚”。
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由特首领导,制定北部都会区营运模式,推动大学城建设,简化行政程序。政府将制订优惠政策包,以更快、更灵活的方式与产业商讨落户细节。
施政报告2025重点:部门首长责任制
设立调查小组 最严重可革职
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强化公务员评核,处分包括不加薪、降级、提早退休、革职等。
调查小组可以调查任何级别的公务员,扩大公务员叙用委员会职能范围,涵盖调查。
施政报告2025重点:文化、体育、旅游
打造高端艺术品交易枢纽,西九就推动建立艺术品交易生态圈。
筹划原创音乐剧《大状王》进行更多内地巡演,将其打造为经典长演音乐剧。成立“西九文化区学院”,为本地及国际和内地文艺机构和从业员提供专业培训。
发展游艇经济,于广东省探讨“港艇北上”、“北艇南下”。
施政报告2025重点:低空经济、太空经济
制订“发展低空经济规划行动纲领”,推出进阶版低空经济“监管沙盒X”试点项目,涵盖跨境路线、低空载人飞行器等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应用场景,保险业界已成立专责小组,并会参考政府“监管沙盒”的数据,开发不同应用场景的低空经济保险产品。
“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特别征集(航天科技)”提供逾1亿元,支持大学六个研发项目。商经局同步研究简化低轨卫星的牌照审批,并推动未来6G应用。港投公司亦会推进与商业航天和太空经济有关联的投资。
施政报告2025重点:人才政策
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国际会议的机会。推动本地青少年的国际和内地交流。
施政报告2025重点:AI效能提升组
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和指导各政府部门有效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并研究重组不合时宜的工作流程,推动科技革新。
小组统筹和指导政府部门于工作中有效应用AI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重组工作流程(process re-engineering),与时并进;推动部门进行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
施政报告2025重点:产业发展
政府会结合市场力量,透过灵活批地、税务优惠、资金补助和人才培育等优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链;将制订氢能标准认证,并与广东省共同建设氢能湾区走廊;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环保园启用。
推动AI和数据科学产业发展,预留十亿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促进AI上游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及开拓应用场景。
施政报告2025重点:协助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出海
整合香港的外地办事处,包括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和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
金管局会推动银行业尤其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优化税务宽减措施。
协助本地传媒发展香港以外的网络,说好“香港故事”。
施政报告2025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推进“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发展;推动大湾区仲裁员名册和大湾区商事调解及仲裁平台;联同粤澳政府有序扩展救护车跨境转运病人安排。
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持续优化“跨境支付通”,拓展与两地民生相关的汇款应用场景。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透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政府将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并将研究在合适的场景下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
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在港设立了首家境外交割仓库,并已推出在港交割的全新合约。
推动大宗商品交易,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伦敦金属交易所已批准八个在港交割仓库,深化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及内地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的联通发展。政府将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员会”,由财政司司长领导,汇聚业界代表,加强大宗商品政策的顶层设计和长远策略制订。
施政报告2025重点:放宽投资移民门槛
住宅投资门槛降至3000万元,非住宅物业可算入额,增至1500万元。
施政报告2025重点:国际航运中心
建立通达内陆“铁海陆江”立体联运体系,建立国际“伙伴港口”网络,打造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构建数字化港口系统,加大发挥高增值海运服务优势。
加速扩展航空版图,完善大湾区多式联运网络,推进扩大“机场城市”发展,巩固货运全球第一优势。
施政报告2025重点:国际法律及调节中心
国际调解院总部开展运作;加强推广香港法律服务,调解文化及仲裁发展。
施政报告2025重点: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教育
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筹备好12月7日的立法会选举。
与深圳合作推红色研学路线,修缮各区中共抗战遗址,融入教育活动。
《施政报告》交代过去一年的KPIs(关键续效指标)落实情况,当中包括72项新指标,以及66项前年订下未到期的旧指标。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有三项KPI不达标,涉及政府营运产业园区具体建议、新土地推动大型旧区重建、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持续改善教师培训及交流。他说,全部都有可接纳的理由,是中期进度有延迟但现已完成的项目。
至于有关“明日大屿”的KPI ⸺ “2025年完成交椅洲人工岛填海部分的法定环评程序”,虽然政府早前未公开,但原来相关环评报告已于去年底备妥。政府解释,基于项目推展时间放缓,发展局不宜继续推进有关的法定环评程序。